登陆

私募费率格局变动背后,明星私募的”身价”和“市场”之争

Scream 2018-09-30 20201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区块链

资管产品的费率,不仅是所在私募机构的一种商业行为,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行业地位”和管理人的“身价”。只有市场号召力和投资能力俱佳的行业大佬,才能定出与普通私募不同的费率标准。

所以当9月初,私募费率突然成为行业热议话题时,背后牵动着不仅是收费,还有行业地位和份额的变动。这才是,这场费率战背后博弈的逻辑。

战火初燃

三季度,费率问题突然热门起来。

最近的是,深圳的百亿级私募,对冲产品大鳄凯丰投资将旗下产品管理费率统一由1.5%降至1%。

早先的7月初,贝莱德在华发行的首只A股私募产品费率,开出了不及市场水平一半的收费标准。一时,震惊了资管行业。

据悉,贝莱德首款产品的管理费率为0.75%,超额业绩报酬提取比例为10%。而当下国内证券私募普遍流行的费率模式是——“2%+20%”,即2%基础管理费和20%超额业绩提成。

一旦头部私募采用高于或低于上述费率基准,往往引发行业风向得揣测。贝莱德和凯丰“打折”案例对行业的触动极大,甚至逼迫着相关机构低调处理相关话题。这也被部分机构解读为“开打价格战”······

定价原则

费率的变化,引申出更核心的问题:对于一家证券私募管理人,如何界定合适的费率?影响费率的关键因素究竟有哪些?

华尔街见闻摸底发现,采取不同于业内通行费率的私募,往往与私募在渠道面前话语权、自身独特投资理念、规模扩张策略等因素有关。

对于影响费率的因素,恒丰泰石总经理韩玮对华尔街见闻指出,一家私募设定管理费要综合考虑投资者认可程度、基金发行规模、总管理规模、代销渠道返还率、投资激励程度、同行业费率水平、长远营销战略等多种因素。

“私募基金的费率设定与其它服务业的费率设定本质上是一样的。对新成立的公司或不知名的私募基金历史上有很多低费率的先例,有些小型私募基金甚至把管理费全部返给销售渠道。”韩玮对华尔街见闻续称。

据了解,私募机构采用的费率模型中,管理费率与超额业绩提成之间并无关联,管理费属于私募管理人向投资者收取,业绩提成满足一定投资业绩条件。比如,基金收益产品超过10%才能提成等时,私募才可从中提取20%作为超额业绩回报。

韩玮还指出,海外基金也有高费率的情况,比如盈利能力较强和市场认可度高的私募基金则会收取较高的费用,例如美国量化基金经理西蒙斯旗下基金固定管理费高达5%,业绩报酬提取高达40%以上。

香港某资管机构CEO对华尔街见闻指出,“2+20”是海外对冲基金费率模型,但海外纯多头策略基金很多并不收取业绩超额业绩提成,因为长期收益跑不赢指数基金,但内地不同策略的私募直接复制了“2+20”模型,一定程度与新兴市场收益率普遍高于发达市场有关。

“甲方”与“乙方”

管理费不仅是收入问题,对于许多私募而言,有一定量的管理费是维持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资金来源。如果管理费经常起伏,对于公司平稳长期运作显然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国内私募管理费普遍在1.5-2%之间,超额业绩提成比例为20%。但A股走势不佳环境下,管理费更支撑着众多私募度过市场“寒冬”,所谓管理费价格战在市场低迷环境下不会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2%+20%”的费率并非全由私募管理人揣入囊中。从产品机构上讲,国内证券类私募产品分为自主发行和投顾类产品,通过直销或代销的形式销售发行。

多数私募机构广泛采取代销形式,合作机构一般为银行、券商、信托以及三方财富机构。私募通过这类合作机构作为渠道,可更快地扩大管理规模。

业内人士对华尔街见闻指出,由于私募与渠道方在产品销售和发行过程中形成绑定,普遍形成“渠道为甲方、私募为乙方”的格局。

因此,除个别强势私募管理人外,私募收取的1.5%-2%管理费率中,多数情况下要与渠道方对半分,或者更少。20%的超额业绩提成中,私募管理人一般能拿到12-16%不等。

“非主流”案例

华尔街见闻研究发现,部分私募采取了不同于业内“主流”费率,这背后均与每家私募自身“调性”紧密相关。

换言之,这类私募量身定制了“合适费率”,与其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以及管理能力相匹配。

案例一:不收管理费

汉和资本所有产品均不收取固定管理费,依靠为客户创造收益获取业绩报酬。

据华尔街见闻了解,该机构之所以采取“零管理费”基于其超长期投资理念。旗下产品本金锁定3年,利润可在开放日赎回。此外,开放日产品净值不超过历史开放日最高点,汉和也不提取业绩报酬。

相较于业内普遍的“2+20”费率,汉和不收管理费的前提下,这意味汉和要创造超过30%费前收益,计提的费用才会更高。

案例二:私募与渠道量身定制费率

目前,百亿私募保银投资的管理费率是2.1%,渠道从中分成0.5%。保银从早期拓展渠道至今,合作机构主要是一家三方机构——陆家嘴财富,最初管理费率与给渠道的分成明显低于所谓行业费率“基准”。一定程度上,此前“打折费率”或难以让其他渠道接受,一直未拓展其他更多发行渠道,但保银规模扩张依然很快。

案例三:降低管理费+高比例业绩提成

今年9月1日,凯丰投资将管理费降至1%。对此,凯丰投资表示,“希望主动远离‘旱涝保收’的舒适圈,作为私募管理人将我们的利润与投资人的利益绑定在一起。”

私募排排网产品运营部总监戴霖认为,凯丰此举是想回馈客户,也是基于市场较差的考虑,降低客户持基成本。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凯丰投资产品多以直销与自主发行为主,很多产品销售与发行并不涉及到渠道,因此管理费都是自己收,不同于其他主要依赖渠道的私募。因此,即使管理费降至1%,仍高于部分同行分成后的比例。

此外,凯丰一直采取25%的超额业绩提成比例,这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对于高提成背后的因素考量,业内有诸多解读,比如凯丰投研部门人数高于业内同行,成本较高,且对自身投资能力高度自信等。不过,凯丰投资拒绝予以置评。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