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清华教授:强制论文发表 是将学生逼成论文“劳工”

haixia002 2021-03-23 15339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如是说。

  “破五唯”近年来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热词之一。3月18日,清华大学宣布,不再将学术论文发表作为学生申请论文答辩或学位的前置条件。就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清华大学作出此决定背后的四方面考虑。同时,彭凯平明确表示:“高校教授有能力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无需靠论文发表来衡量。”

  此外,也有教育专家提醒,清华此次改革并不能认定是未来高校“破五唯”改革的风向标,各个高校具体如何操作,还应以各自学校的生源情况和专业特殊性而定,不可一刀切。

▲图据清华大学官方微博

  ▲图据清华大学官方微博  “破五唯”!清华申请硕士学位无需发论文

  校长邱勇: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编辑和审稿人

  3月18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20至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下称《规定》),明确提出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据了解,这份《规定》是清华大学硕士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而本次修订持续四年才得以完成。其中,明确了清华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方案、课程(环节)学习、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基本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学位评定”部分,《规定》指出,坚决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同时,《规定》还指出,要坚持“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硕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事实上,清华本次培养方案修改此前已有端倪。今年2月26日,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清华校长邱勇在2月25日召开的清华大学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一段讲话。邱勇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编辑和审稿人。”

▲图据清华大学官方微博

  ▲图据清华大学官方微博  “2020年,清华没有一位同学因为发表SCI论文数不够不能参加答辩。”邱勇在讲话时指出,清华学生申请学位答辩不数论文,而这并不是学校对质量的把关放松,反而更加严格。“这是改革的目的,突出质量导向,最终要形成一个优良的学术文化。”邱勇说。

  清华教授回应取消论文发表要求:

  高校教授有能力评估学生学术能力,无需借助论文发表

  把学术权力交回学校,交给课堂的老师,这样的观点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看来,要比发表一篇论文更能衡量出一个学生的学术能力高低。

  “实际上,学校的教授是可以对学生的质量进行评估的。”彭凯平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从实际工作来看,一些发表的论文未必质量很好,而一些未被发表的论文,也未必就证明质量不达标。

  因此,彭凯平强调:“不能以发表与否作为学生的能力标准,更要以学术质量作为标准。而高校的教授,完全可以对学生学术能力作出客观评价。”

▲彭凯平教授 受访者供图

  ▲彭凯平教授 受访者供图  对于此次清华取消论文发表作为毕业前置条件的规定,彭凯平认为,主要出于四方面的考虑。

  “首先,硕士学位期间要求发表论文并不现实,也并不科学。”彭凯平指出,由于硕士在读时间较短,学习任务较重,因此真正做研究的时间并不充足。而事实上,做有意义、有价值、扎实的科学研究,往往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探索。因此,彭凯平认为,硕士学位期间要求发表论文,反而会导致大量低质量的研究,甚至是抄袭行为的出现。

  第二方面是学生面临较大的发表困难问题。彭凯平指出,我国现有的优质科学杂志并不多,如果要求所有硕士研究生都发表论文,那么可能造成大量学生不能按期毕业。因此,强制论文发表会造成学生学业紧张,压力过大,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发表论文,反而耽误了自己专业能力和兴趣的提升。

  第三方面,彭凯平指出,从师生关系角度来讲,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抱着发表论文毕业的目就读,那么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方法以及科学专业的态度,就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研究生教育不是简单的发论文,它更需要学生拥有成为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能力。”因此,彭凯平提出,强制发论文,犹如将学生看作学校制作论文的“劳工”,而非培养其科学研究的专业精神。

  第四方面,彭凯平指出,从特定专业来看,一篇优秀论文的产生,必定需要很长的时间。如社会科学领域的优质论文,难以想象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

  因此,在彭凯平看来,清华取消硕士论文毕业发表论文的要求,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综合行动,也是贯穿国家“破五唯”精神的配合。

  那么,取消论文发表,是否意味着硕士生培养不再以学术能力培养为方向?彭凯平回应称:“并不能这么认为。”他指出,从现行培养方案来看,除了取消论文发表这一强制要求外,其他培养过程并未出现太大变化,因此清华对硕士的培养方向不会有太大转变。

  而在保证硕士培养质量方面,彭凯平则认为,取消发表沦为的要求后,还应要找到一个替代方法,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综合考量体系,那么同样可以保证学术质量不受影响。

  以课程优质论文替代发表论文

  清华教师透露:硕士毕业多元化考核早已推行

  实际上,寻找替代方法,构建更加系统的综合考量体系,在对硕士毕业生的考核模式探索上,清华早已走在路上。

  清华另一名不愿具名的老师透露,自去年开始,清华一些学院已开始尝试多元化的学生毕业评价改革办法。而实践证明,取消发表论文要求,并未出现学生质量下降的情况。

  “我们去年设置答辩要求时,就有同学不再提交发表的论文,而是以平时的课程论文替代。”该老师解释,其所在学院自去年起便已开始尝试以结课论文替代发表论文作为毕业前提条件的办法。

  “但不是任何一篇课程论文都能替代发表的论文,这篇课程论文需导师审核签字过关,达到发表质量才行。”

  该老师解释,学生的课程论文能够替代发表的论文,首先要获得硕士导师同意,这就保证了这篇论文的质量能够达到发表的质量要求。其次,在答辩环节还会有第二道把关,即答辩委员会专门针对替代论文问更多相关问题。“所以对学生而言,这样的答辩方式往往难度更大。”

  在该老师看来,这样的多元考核形式,实际上更能减少学生“论文灌水”的情况。她解释称,新考核模式下,一方面能倒逼学生更加注重课堂学习,重视每一篇结课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生为发论文而发论文的现象出现。

  “对一名硕士生尤其是学制只有2年的学生,要发表一篇优质论文其实很难。”该老师解释,过去一些学生的论文发表,大多是参与导师课题,但具体付出了多少并不清楚。以课程优秀论文替代发表论文,加之导师和答辩委员的双重把关,反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避免了浑水摸鱼的情况。

  专家提醒:

  其他大学学位管理办法不可照搬清华模式

  对于本次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一举措并非是降低学生学位论文的要求质量、降低对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要求,而是要改变学位论文的评价措施。”

  那么,清华的改革在落实中是否可能造成学术掺水?储朝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解释称,硕士培养是一种过程管理,而非只依靠一篇论文定学生好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导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要求,因此不会因取消论文发表就降低培养质量。

  “取消此要求,并不是鼓励学生不发论文。只是不再作为学生能否进入答辩环节的一个前提。”储朝晖指出,清华的做法反而能让学生的学术目的不再功利化,一方面能让学生自然地成长,利于其他兴趣的养成;另一方面也更能激发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追求学术梦想。“事实上一个真正做科研的学生,你无论是否要求他发表论文,他研究到那个程度,自己就会去发表。”

  “但不能简单认为,清华此次改革就是其他高校未来学术改革的风向标。”储朝晖同时提醒,其他大学不可照搬清华模式,而应根据各自学校的生源情况、专业情况来决定。

  在储朝晖看来,现有部分高校将发表论文作为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是基于过去的历史原因。他解释称,由于过去办学条件有限,生源情况参差不齐,过去部分硕士学生毕业前缺乏学术论文写作经历。基于此,一些学校才将发表论文作为学位申请的刚性要求,其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学术研究的重视以及对学术论文写作的强化训练。

  “但从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高校情况看,也并没有对学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刚性要求。”储朝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世界高校情况来看,学位管理分两种类型。一是国家学位,二是大学学位。储朝晖解释,所谓国家学位,即学位的颁发主要由国家来决定,我国即采取此形式。

  大学学位的管理模式,即大学自身就能决定毕业学生是否可取得学位。在储朝晖看来,清华做出修改培养方案的决定,也同样是由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决定。储朝晖强调,其他各高校是否取消论文发表作为毕业前提,也应由各个学校的学位组织机构来决定,不可一刀切。

  “具体如何管理和改革,要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各个学校的生源情况来决定。”储朝晖表示,高校在“破五唯”的工作部署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也不能照搬清华模式,而应由各个学校的学位组织机构视情况而定。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 杨雨奇 北京报道

  https://edu.sina.com.cn/kaoyan/2021-03-23/doc-ikknscsi9867330.shtml


最近发表
2024“华文校园”全国大学生语文能力大赛

参赛须知

1.本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2. 初赛提供练习题库(正式考试内容抽取于题库)考察题型分为判断题,单选题,考察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读音、错别字、名句默写,病句、关联词、修辞等

【题库预计两周内上线 请各位参赛者耐心等待】

3. 初赛第一场考试时间:2024年6月15日【报名后四场任选一场参与即可】

 


      为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培养实际的语文应用能力,现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化分会为主办单位举办“2024‘华文校园’全国大学生语文能力大赛”,旨在通过赛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促进语文教育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 

 

一、主办单位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化分会国家一级协会下设分会

官方网站:http://xywh.ihwrm.com/index/page/read.html?id=22

 

二、参赛对象

本次赛事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均可报名参赛,不限专业。同时欢迎对本次赛事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三、参赛形式

本次大赛共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1.初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考察题型分为判断题,单选题。考察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读音、错别字、名句默写,病句、关联词、修辞等,从多方面考察参赛者的语言文化基础。根据大赛上线时间,将提供练习题库供各位参赛者进行练习。

 

2.决赛:古诗词赏析


      大赛提供相关古诗词篇章,参赛者从中任选一篇进行多角度赏析(包括但不限于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等),字数为400-500字,最多不超过600字,作答时间为90分钟。

 

四、大赛日程

【开启报名】2024“华文校园”全国大学生语文能力大赛

【开启报名】2024“华文校园”全国大学生语文能力大赛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