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未来构筑者:张天宇的建筑设计教学哲学

长富 2022-05-24 5683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作者/刘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不仅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深刻影响了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特别是在建筑设计这一专业领域,科技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天宇教授作为一名资深的建筑设计教育专家,她的教学哲学和实践活动,不仅展现了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也践行了将创新科技与建筑设计教育完美融合的理念。

2020年7月,中国建筑设计教育专家张天宇公开发布了个人原创技术成果“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进度监管平台V1.0”,该技术成果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增强建筑设计行业的规范性。此前对于建筑设计的进度进行监管的通常是管理人员通过自身的经验,以及技术人员的描述大概预计出完成的时间,精确度低,无法进行全面分析,且原有技术无法对建筑设计的进度进行数值转化,无法依据数值的展示结果进行全面的自动监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进度监管平台V1.0”扭转了这一局面。这项成果包括建筑设计监管单元、设计方案采集单元、工时处理分析单元、进度监管预计单元、处理器单元以及安全警示单元几部分,通过对建筑设计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后的分类标记,实现数据的识别提取,依据分类标记后的数据对建筑设计的各类数据计算出建筑设计的平均值,将建筑设计的平均值与当前监管的建筑设计的相关数据进行结合关联处理,从而计算出平均值与当前数据的占比数值并进行评价转化,将各类数据进行评价数值转化,增加建筑设计进度的直观性和数据分析的精确性,最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进度监管平台V1.0”自发布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全国有近千家建筑设计公司成功引入该技术并应用到公司建筑设计工作中,并都取得了突出效果。

据业内一知名建筑设计公司负责人透露,“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进度监管平台V1.0”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建筑设计的进度,优化资源配置,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的风险。在使用该平台后,该公司设计团队提高了协作效率,依托该平台提供的决策所需详细数据,改善了项目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了项目的透明度。简言之,张天宇的此项技术成果创新性地将BIM技术应用于设计进度的监管,能够明显提高建筑设计公司管理质量和效率,减少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风险,提升项目的准确性和完成效率。

作为在中国建筑设计领域屈指可数的顶尖专家,张天宇目前正处于她科研与教学的黄金时期。近年来,她先后发布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进度监管平台V1.0”在内的众多原创技术成果以及理论研究课题,在建筑设计仿真训练、老年住宅、城市空间、建筑设计教学等等众多方向都有重要突破。她的原创技术成果“针对差异化教学需求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V1.0”深入研究了学生个体差异,并设计了一套灵活的评价指标,对于教师进行更精准的教学反馈,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张天宇的这一原创技术成果也因为突出行业贡献以及出色的实践表现在第十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被授予“2021教育行业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奖。

此外,她主持的课题《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探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并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行业需求,促进个性化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提升建筑教育质量和培养未来建筑师具有积极意义。此课题经过“十三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高级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组鉴定被授予壹等奖,并被中国期刊网所收录。

不仅如此,张天宇在建筑设计教学以及对行业的推广工作更是付出巨大。作为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天宇多次代表学校组织策划包括“第三届亚洲建筑学生论坛”在内的重大活动,她还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建筑设计类大赛并获奖,其中既包括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多届大学生建筑作品观摩评选活动,又有Revit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等等国家级比赛。此外她还参与编写了建筑设计教案《独院式小住宅设计》并获得表彰。多年来,张天宇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付出与贡献不胜枚举,也正因如此,她在中国建筑设计教育行业赢得了更多的认同与尊重,先后被北大元培高级智库、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等国家级社会组织聘任重要职务,并成为这些机构与建筑设计教育行业之间的纽带,推动两者达成了更紧密关系,并借助社会组织影响力和科研能力,带动建筑设计教育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传统建筑设计教育,更多关注空间、建筑本身,按照规范、定额,去想象地创造建筑空间序列或建筑造型。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育模式的变化,建筑设计教育需要去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才能指导设计空间创造、造型设计或场所营造。需要更多的建筑设计教育者同张天宇一样以科研为教学的源点,充分考虑学科发展的动态变化,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物理界限,适应未来学科的发展与调整,让教学和行业共同成长。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