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千余硕博研究生为何被清退?知名高校专家深度揭秘

haixia002 2020-09-03 18687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首席记者 巩悦悦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布的一则“拟清退33名博士研究生”通知引发热议,再次将“清退”硕博研究生拉回到大众视野中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千余名硕博研究生,原因涉及“申请退学”“未报到入读”“已超最长学习年限”等各个方面。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硕博生被清退?国内在硕博研究生培养方面是何机制,下一步又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试图揭秘千余硕博研究生被清退背后的原因。

  现象

  千余名研究生被清退

  有的读博竟长达15年

  记者注意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中明确表示,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做退学处理。其中,拟退学处理但未联系到的博士生有33人。从公布名单的学号上分析,此次被退学的学生里,读博时间最长的博士研究生已有15年。

  经梳理不难发现,“清退”二字在高校出现的频率之高。早在今年4月份,吉林大学就有20多个学院发布公告,学校超期研究生已超100人。但对于正积极准备论文答辩的超期研究生,可以给予答辩机会,超期不能答辩的研究生将按退学处理。

  5月中旬,中南大学发布通知称,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学期满已超两周仍未提出复学申请。对于6月3日后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将上报校务会给予退学处理;6月中旬,宁夏大学发布通知,同意自愿申请退学的17名研究生按退学处理;6月底,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

  综上可知,近些年有不少大学在“清理门户”。据 中国之声今年1月报道,已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就包括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其中,大部分研究生的被清退原因是已超最长学习年限、申请退学等。

  对于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的情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1300多人被清退,和在校研究生数量相比,依然是一个小比例,但这也传达出了研究生招录及毕业情况转变的信号,“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扩大,生源成分更加多样化,部分学生的研究能力、专业素养未必适合研究学习与相关工作,达不到考核标准就要被‘踢出来’。”

  “严进宽出”转向“宽进严出”

  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在转型

  高校频频清退硕博研究生背后,究竟有哪些高校培养机制发展上的变化呢?

  “中国以往的高校培养机制是‘严进宽出’,所以考大学、考硕博非常难,但一旦进入以后,除特殊情况外,都能按学制毕业。这其实是一种前端的竞争,但在学制中间,并不是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介绍。

  据贾西津介绍,国外属于‘宽进严出’,考学竞争经常根据各种综合考量或是推荐制。但到了博士研究生阶段,他们对于学术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导师根据是否达到学术要求,来决定是否能够毕业。有些学生可能就会由于研究没有完成,因此就长期不毕业,或者说很多人拿不到毕业资格。”

  贾西津认为,中国现在其实是处于一个从原来的“高门槛”进入制,在向“宽进严出”的一种真正人才培养机制在转型。“转型的过程,就会出现两种制度的特点都会有的情况,因此现在的入口还是有考试性,但更多会出现一种推荐、保送制。而对于‘出口端’而言,现在也采取延长学制,比方说博士生也会有更多的学制。”

  “我们的措施就是缩减硕士、延长博士的学制。有的采用相对灵活学制,但还不像国外这么自由。”说到这里,贾西津举了个例子,比方说国外没有固定年限制,是学术要求性,而不是机械指标性。“因为中国是在转换过程当中,因此既有学制,又在向严格要求发展。其实,这样就会出现到了学制没修完学分、没完成论文的现象,进而出现了‘超学制’一说。”

  研究生长时间毕不了业

  与学术要求等因素有关

  为什么会有更多研究生长时间毕不了业呢,贾西津认为大概跟几个因素有关:

  一是学术要求的转换,更加强调学术标准,而不是标准格式的年限,所以标准有可能会提高,进得严出也得严,进而出现读博非常辛苦的情况;

  二是学生选择相对比较多,并不都是按照本科、硕士、博士读上来。尤其到了博士阶段,可能是工作以后再回来,本身他的目标也是多元性的。“还有很多学校在答辩环节加入了更多的考量,比方要求发论文,如果学生达不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超时’了。”

  “至于中国为什么还有几年制的硬性要求,其实是跟资源占用有关的。比方说在学籍的时候,会有提供住宿、公共财政支持等的资源利用。存在资源占用过多的情况,学校就有数量上的控制,就会出现清退学籍这种考虑。”贾西津说。

  一位曾经读博的高校教授也认为,现在高校都是“刀刃向内”,被清退的研究生大都是年龄较大的在职博士生,难以毕业与他们的工作、家务、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既然是人才培养的高端环节,高校会在时间上对研究生实行倒逼机制。做学问固然注重积累,但并不是给你无限期的时间,因为你要考虑硕博生长时间不毕业的资源占用、招生等的成本。”该教授介绍。

  高校应权衡竞争发文指标

  建立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机制

  之所以存在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的现象,贾西津认为,这其实是由原来的考分制,转向一个严格学术标准的转换过程出现的情况。

  “对于学校来说,未来的发展应该是进一步定位,应该是为了人才的培养,而不是把学生套入一个学制的框框里。”贾西津认为,改革方向应该进一步朝向综合考量来录取学生,用相应的学术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毕业。“但同时可能还要去改革评价标准和学制的硬性要求,也就是评价标准上要不要设立很多客观性的指标,特别是像国家核心期刊论文等的竞争发文。这些指标性的要求,实际上是可以重新权衡的。”

  另外,对于学制要求本身,贾西津认为,其实应该建立一种灵活适应这种新的培养模式的机制。而不是用原有的固定学分制,来套用这种新的培养模式。“改革方向其实是朝向更加符合这种现代教育的培养体制发展。”

  援引安徽师范大学校长张庆亮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提到的,要分类制定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标准和条件,积极探索和试行研究生培养淘汰分流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不断完善自我诊断评估和学位点合格评估制度,开展研究生满意度调查,建立毕业研究生质量跟踪机制,及时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自觉接受全社会质量监督,大力造就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原标题:千余硕博研究生被清退,背后有啥原因?知名高校专家深度揭秘

  https://edu.sina.com.cn/kaoyan/2020-09-03/doc-iivhvpwy4623523.shtml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