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深度】分区区块链:区块链专利竞赛,支付巨头万事达卡又迈出新的一步

Scream 2018-10-15 20427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区块链

10月9日,万事达卡申请了一项拟议系统的专利由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批准通过。依据该专利技术创建的系统,将允许推出不同类型的区块链,包括那些支持多种货币的区块链。该专利解释说,一个集团或公司可能需要在一个平台上存储不同类型的交易信息,这在目前单一区块链上很难实现。

为什么需要对区块链进行分区?

简单地说,不同的区块链将它们的交易存储在不同的区块中。比如,比特币(BTC)使用一种系统在其区块链上记录数据,而以太坊(ETH)选择其他替代指标。

现在,想象一家公司想要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或使用多种加密货币来开展业务。它必须运行多个区块链,根据最近的专利申请交易记录通常需要具有相同的格式并包括相同类型,有时甚至是大小的数据。因此,该公司将还必须能够承担所有额外的资源和计算能力。

此问题可能是由区块链的不同程度的许可或开放访问引起的。一方面,有许多未经许可访问的区块链可以被任何人查看记录或参与其中,就像前面提到的BTC和ETH及其公共分类账本一样。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需要特殊权限才能读取,访问和写入的信息在区块链上也可以被允许查看。这个问题在行业级公司中更为常见,对这些公司而言,安全性,身份和角色定义至关重要。

万事达卡的新专利声称区块链在数据格式方面的不灵活性限制了对许可区块链的权限使用:

“......一个实体可能想要操作一个许可的区块链,在这个区块链中,可以使用不同级别的权限来参与区块链,比如限制可能为区块链添加新区块的节点。然而,由于传统的区块链中的所有交易都是相似的,所以权限可能不会被扩展到访问区块链的实际交易。专利作者称他们的分区区块链可以绕过这些限制,并提供‘增强的权限使用’。”

那怎么会有用呢?

万事达卡的新系统旨在通过允许块从“多个子网”接收数据来扩展区块链的实用性。

“子网”是被提出的分区,它们在内部是一致的,但会在更广泛的单一系统中进行交互:“子网可能有关于事务记录中数据的规则,数据的组织,每个数据值的大小以及在子网的merkle根的公式中使用的散列算法。“因此,子网将能够从不同的计算设备接收信息,并允许添加任何类型和大小的数据,而无需遵循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但是,子网的数量是有限的,因为这个被提出的系统最多支持三个数据。

这不是万事达卡的第一个专利:雄心勃勃的区块链计划

万事达卡在2016年7月首次申请了上述专利,这是一个耗时的过程。专利局在提交专利申请后的18个月内发布申请,而决定是否授予专利保护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但是,分区区块链的授权只是万事达卡的众多授权之一。其第一个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于 2017年11月获得批准,名为“使用记录保证进行即时支付的方法和系统”。从那时起,该公司在研究该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IRP Daily的8月报告“ 2018年全球区块链专利企业排名100强 ”,这家美国信贷巨头是第三大,拥有80项专利申请,仅仅被阿里巴巴和IBM超越,这使得它成为区块链领域潜在即将发生的专利战的关键参与者。

就在上个月,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了万事达卡的三个类似书面专利申请系列,该公司认为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可以显着简化企业对企业(B2B)交易,并指出“21世纪的B2B合作正在进行中20世纪中期的B2B支付平台,是一个笨拙,无关,基本不变的“。反过来,正如专利作者所论证的那样,区块链将数据存储在一个容易被相关公司访问的系统中,并且对极不易伪造。

万事达卡早在2018年7月就基于DLT的消费者保护和支付交易提交了专利。其中,该公司描述了一种基于公共区块链的方法,用于在区块链和法定货币账户之间链接资产。

获得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将继续创建这些新系统,虽然区块链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但一些参与者只是想在采取行动之前先声明自己的主张。例如,美国银行(另一家顶级专利申请人)到目前为止已经将注册技术优先于实际使用。

2016年,美国银行首席运营和技术官Catherine Bessant 告诉CNBC,拥有区块链相关专利“非常重要......在我们知道商业应用可能是什么之前,就保留我们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努力并不能阻止该公司将比特币称为“麻烦 ”,并提出其禁止客户购买加密货币的决定。

万事达卡对区块链的专利活动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凸显了该公司对这项技术的根本兴趣。9月,执行副总裁兼万事达卡实验室(该公司总部位于都柏林的部门)负责人肯摩尔告诉《爱尔兰时报》(爱尔兰最大的日报):“越过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炒作,开发真实的,基础的服务和产品,并且将其运用到更广泛的群体中。”“这对我们来说不是探索性的工作,”他补充道。此前,万事达宣布计划在都柏林创造175个新职位,包括区块链专家、数据科学家和云基础设施专家在内的新角色。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